一怔,片刻才明白过来,柳湘莲是在挖苦自己,便抽出腰间九环刀,铁环和刀背磕碰出凛凛作响,欲要和柳湘莲比试比试。
“四王八公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在侯爷面前,他们加在一块敢说一个不字?”
“我早就看你这个阴柔的面相不顺眼了,正好今日侯爷在这,我们比试比试,定个输赢。”
两人针尖对麦芒,没两句便吵起来,各自抽出了兵刃。
岳凌都不禁看得愣了愣,问身旁的沧州子弟道:“他们在军营里吵起来过?怎得似是水火不容了一样?”
被问到人的难为情的笑笑,“侯爷有所不知,两位统领在军营中不少拌嘴,在演武场上大打出手也不在少数,只是双方势均力敌,各有胜负。”
“二人发现武艺不相伯仲,便又比起了更多的样,骑马射箭,列军阵搏击。由此演变成了,两人各领一队兵马捉对厮杀,我们还吃了不少苦头呢。”
岳凌无奈扶额,“怎得就成了这副模样。”
说话的人神神秘秘的凑上前,道:“侯爷,我们都觉得是两位统领想要在回京之前争一个头功呢,才谁也不服谁。”
岳凌望向剑拔弩张的二人,却摇了摇头,总感觉并非仅是这士兵所言的原因。
两人还没动起手来,船上又有传令兵迅速赶来,“侯爷,沧州陈知府来传消息,想要侯爷在路过沧州的时候,能再回去家乡坐一坐。”
说起沧州来,这南下第一站,岳凌倒是真想回去看看。
毕竟是自己在沧州耕耘了四年,将一个破落小城,修成了出京南下第一城,为运河航道的枢纽。
在他走后,也是定下了许多基调和计划。
从基建,商业,教育,甚至工业基础的勘探矿物,都有布局,是岳凌对于脑中有关新时代记忆的一次尝试。
如今又过去了两年,岳凌也想回去看一看发展情况。
只是隆祐帝前不久来了旨意,要他尽快回京。
沉吟片刻,岳凌道:“不如这样吧,你们在之前也是我募兵而来,是从沧州跟着我去双屿岛剿匪,万幸没有伤亡,未曾辜负了沧州父老的信任。”
“眼下,我要入京,有关你们的建制也是临时成立,未能获得陛下的恩准。先回沧州去,代我看一看乡亲父老,若陛下允你们入京成为京中一营,到那时我再写信过来。”
岳凌手上的这支沧州军,或许都可以更名为岳家军了,跟着岳凌立下了赫赫战功,此刻又要一同回京受赏。
然而,并非京营的部队入京,本就容易引起误会。
岳凌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