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引五千引,总商鲍家,盐引号为……”
林林总总写了一整篇,都是鲍家四处送盐的记载。
岳凌感慨道:“不愧是扬州,这生意当真不错,想必今年盐课考成,林大人也是稳如磐石了。”
一旁的绍兴师爷,操着一口家乡话,与岳凌接话道:“侯爷此言差矣,自从侯爷在沧州产了长芦盐,扬州的盐可就没那么好卖了,盐科的税收一年不如一年。”
“入京的路被堵死,还隐隐有南下的趋势,我们真是大为头痛。”
岳凌讪讪笑道:“都是为朝廷做贡献,分工不同。而且扬州便是走水路,入京最少也得两个月,运输也不算便捷,由更近的沧州来分担,正合适呢。”
“我也曾闻,你们有不少人去了沧州盐运司当差,可有这回事?”
岳凌成功将话题转移开了,旁人连连点头,“我们这种小吏都是祖上传下来的,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倒是第一批去到沧州的那些人,不少都受到了重用。”
“他们写信回来说,沧州学风甚厚,即便是为官之人,也要入书院听课,说是每一行都要考书院的什么证书,在那一行才能让人信服。”
“说得好像也不像科举,倒是不知其中什么含义。”
“反正去过的就都在那里扎根了,说什么沧州乐,不思扬,除了扬州瘦马,西湖船娘,再没让他们留恋的了。”
下面人讲了点荤笑话,岳凌也没摆着架子,同样随着笑了起来。
按往常,这房里办差时,可不是这种欢脱的气氛,林如海是个做事一丝不苟之人,偏他还喜静,若有人出杂音,定要遭他的冷眼。
这便又让周遭人与岳凌熟络了几分。
笑了一会儿,岳凌也翻了几册账目,正感无聊,想要再出去转转时,却是有人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来人膀大腰圆,还是一身皮甲,腰间挎有朴刀,是个军户。
岳凌精神一震,这是来到他更为擅长的领域了,“出什么事了?难道是要去剿私盐?”
入门的军士抬头一望,竟是安京侯高坐堂上,先是诧异片刻,而后恢复心神,摇头道:“回禀安京侯,非是私盐,鲍家总商要往金湖送盐,请求我们盐兵协助护送。”
“哦?按常规,也该盐院出人护送吧?我方才在账目上看,鲍家一出船,可都是几十万斤以上的数目。”
军士连连颔首,“侯爷说的是,那按照侯爷的意思?”
官场摸爬滚打几载,眼看着岳凌坐在了往昔林如海的位置上,军士便知此刻是安京侯能做决断了,便也没去追问林如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