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调集战舰,往江浙支援火力。
在两年前,京中捐输之时,隆祐帝是下令仿造西洋船只造了几艘战船出来,可目前还在港口停泊,未曾使用过。
而眼下,倭寇进犯江南迫在眉睫,好似也不能计较得失,只能信任岳凌的判断了。
至于军费,粮饷,目前捉襟见肘的国库,又让隆祐帝的眉头皱了起来。
最快最有效的办法,隆祐帝一念之间想到了两个。
其一,便是将这些罪臣尽数抄家,所得的钱财全部交给岳凌抗倭。
其二,便是让富甲天下的扬州盐商捐输粮饷,支援前线。
只是其中第一条,因为孙太后的左右,隆祐帝一时也有些难以下定决心。
毕竟大昌是以孝治国,才有破冰的母子关系,再因为这一件事而导致无法复合,真不算一件好事。
如今正在动荡的时候,若是后宫还不安宁,实在令隆祐帝心力交瘁。
看完了岳凌的奏报,隆祐帝又随手拿起了赵德庸之前的奏报,当下才意识到,赵德庸所谓和东瀛商人达成的交易,这不就是在通倭吗?
他难道真是为了国库之难,才要将丝绸卖给倭人?
对于贸易,隆祐帝并不是一无所知。
他武将出身,除了最精通打仗之外,还要最在意粮草兵马等事,物资充盈是打胜仗的前提。
官兵若是都不满饷,怎么让他们发挥应有的战力。
话说回来,与大昌贸易的不只有倭人一家,而倭人出价也并不高,还因为数目过多大昌这边让了些许利润。
若是一般的商业行为,这倒是很容易理解。
但眼下,简直是让赵德庸通倭之事坐实了。
损国家之利,成一己之私,是隆祐帝绝对无法容忍之事,而就是这样的事,放任这些蛀虫管理江南,以后定然还会再有。
隆祐帝登时下定了决心,唤来秉笔太监,书下诏书。
“拟诏,让岳凌将罪臣尽数押解入京,金陵锦衣卫所,查抄各处家门,所获钱财,尽数充为江浙防倭的饷银。”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其实已经左右了成百上千人的生死,但尽管如此,隆祐帝以为依旧不足够平息他心中的怒气。
“由江浙巡抚岳凌,都察院副都御使王宪之,着手江浙官查,整顿吏治,贪污受贿者一切按照《大昌律》处置。”
“是。”
隆祐帝拂袖起身,皇后跟在身后,陪同着一块儿来到了内室。
两人坐在床榻上,皇后又轻轻按压着隆祐帝的眉心,为他舒缓着疲劳,问道:“太后是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