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
闽南人的性格,爱拼才会赢,不太好干,就是能干!
“写书!”
“靠北,哥们又不像你,哪有这能耐。”陈建业喷了句闽南话。
“不是这种书,是高中教辅!”
教辅是绝对有市场的,但这事儿一个人干不成,得拉上一群人。
陈凡的意思是,拉一些贫困生过来,在学校里成立一个类似“高中教育研究协会”的社团,然后做教辅、搞出版。
可以自己出版,也可以跟出版社合作,由出版社来操作,那样可以快速打开市场,但大头会被出版社拿走。
这种操作方式,是完全可行的。
京大里边也有自己的刊物,就像五四文学社,就办过自己的刊物《未名湖》,后来又陆续创办过《天方》、《第三者》、《炎土》等。
除此之外,还曾出版过《新诗潮诗集》、《青年诗人谈诗》,以及《未名湖诗选集》等作品。
“你们觉得,有没有搞头?”陈凡看着舍友们。
对他来说,这事儿好处很大,能够拉拢一大批贫困学生,这些人以后都是社会上的中坚人物,也是未来的人脉资源。
几个舍友面面相觑。
最后还是陈建业没忍住询问:“哥几个都没有经验,这事能干成吗?就算出版了,能有人买吗?”
“经验这东西,做着做着就有了,谁都是从第一次过来的,到时候再挂上京大的名头,还怕书没销量?”
“你们就说,干不干吧!”
“干,能赚钱,为什么不干,你们几个呢?”陈建业点头。
“干了!”舍友们纷纷点头。
就连一向不缺钱的辛英杰,也要加入进来,他是能看到这件事情背后,有着巨大好处的。
哥几个开始商量起来,怎么才能把这个事情干成了,一直到快上课,才纷纷返回宿舍拿书。
京城舞蹈团,也到上班时间,黄鹤按照计划,把曾阿黎叫到办公室,顺带着就要把门关上。
曾阿黎淡淡说道:“门开着,不然就不需要聊了。”
“行,那就开着。”
黄鹤笑了笑,给曾阿黎倒了杯水,曾阿黎接过就放桌子上。
这种人的水,她不喝!
黄鹤也不介意,汇演期间,追了曾阿黎那么久,多少有些了解曾阿黎的性格:“阿黎……”
曾阿黎蹙眉:“请叫我曾同志!”
“好吧,曾同志!”
黄鹤嘴角微微抽搐,眼中闪过一丝寒光:“那我们直接开始吧,曾同志对创新节目,有什么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