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最多。
他的三位师叔私下跟刘华吐槽:“老师,你不是一向最反对这种偷偷的内卷吗,小师侄现在卷的不像样子啊。”
内卷这个词,还是刘华跟他们说的,现在在华清大学校园里面也有一定的流行度。
“可能是跟你们仨研究生在一起工作,他有压力吧。”
梁宇叫屈:“压力,谁该有压力,我们三个有压力,两个星期以前,他还跟不上工作进度,现在他已经能超额完成了,他写的代码太漂亮了,我们仨甘拜下风。”
“是金子在哪儿都会放光。”刘华笑着说:“你们要放平心态,他应该是个天才。”
柳志涛低落的说:“想当年我考上华清大学的时候,人家也叫我天才,万没有想到天才贬值的这么快,我都研一了,还比不过一个本科生。”
“定位不同而已。”刘华笑着说:“他将来也许能开创一个时代,而你们能建设一个时代。”
英会平摇摇头:“老师,你还是别说了吧,你越说我越失落,原本我以为我是这个时代弄潮儿就已经够牛的了,感情我弄的潮是这家伙在兴风作浪。”
有着雷俊这条鲶鱼在里面不停的搅动,他们四个的工作进度前所未有的快,两个月的暑假,数据库就已经搭建完成了。
毕竟,这只是一个适用于军队单一性能的数据库,再加上负责编程工作的又都是不同程度的天才,再加上刘华这样一个bug般的存在。
所以两个月写一个数据库程序已经绰绰有余了。
经过再三的bug测试,刘华觉得满足现阶段的需求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于是他兴高采烈的去总后交货了。
然后这次一共给了十万块钱的经费,除了用电什么的,基本上没多少,不得不说,那时候的人工真便宜。
领导诧异的问道:“这么快就研究好了?”
刘华点点头:“是,我们也经过测试了,应该能够满足现阶段所有需求。”
领导点点头:“很好,有点好的过分了,我们这边还没准备好呢,你那边就交货了。”
刘华笑着说:“要不先搞个试点吧,在京城周围,再加上在远处再搞一个地方。”
领导点点头:“京城这位我搞好了,其他军区有点难办,没选择好,主要是我们要培训技术人员啊。”
刘华想了想:“有了,可以把这个远处的试点搞在长江中游,就比如武昌。”
“为啥?”
刘华笑着说:“两个月前我学生的学生来找我,我觉得这小子是个可造之才,就把他拖进项目组啦,事实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