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让李道潜入敌后,搞的他现在也弄不清李道那边的准确消息了。
这老丈人,你就不能每到一处,就派个兵回来报个讯儿啊?
我这边很着急的好吗!
牢骚归牢骚,可是没有消息就是没有消息,他也只能耐心等着。
此时,李道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运动到了息州山区。
李道接到杨沅的命令之后,果然是毫不犹豫就出兵了。
他的任务是奇袭敌后,而不是调走荆湖北路大军。
那样的话,荆湖空虚,也很危险。
所以,李道只带了八千人。
其中水军两千,负责操纵舟船和可能的水上作战。
另有六千精锐步兵,其中选锋军三千人,重斧手五百人,神臂弩手八百人,北嵬军一千五百人,亲兵两百人。
李道又携带了猛火油柜二十具,抛掷型霹雳弹五百枚,悄无声息地就离开了鄂州。
兵马再多些就不好隐藏了。
李道这人鬼精鬼精的,他把运兵船伪装成了运粮船。
尽管如此,他还不放心,又选择了夜间行船。
船到黄州,弃船登岸,沿山间小路,穿行至光州。
这一段是大别山余脉,山中穿行,完全可以避开金人的探马斥候。
然后,他就鬼鬼祟祟地赶到了息州。
息州是金军寿春大营的粮草中转站。
息州仓是金国淮西诸军最重要的补给点。
息州做为金军后方城池,兵力驻扎本来并不多,毕竟前方还有大军保护。
因此,大队敌军穿插不过来,小股敌军来了也没用。
但是完颜亮建立了一系列的补给点,准备攻打建康时,这里的驻军还是增加了一倍。
毕竟,这里实在是太重要了。
只不过,邵宏渊“围魏救赵”,同时欲报一箭之仇,放着濠州之围不解,去攻打寿春城了。
金国皇帝就在寿春城中,金人岂敢大意,所以又从息州调走了一部分兵力。
如此一来,息州金兵便又恢复到了原本规模。
息州城墙低矮,城周仅五里。
这城中建有仓廒三十六座,每廒可储粮两千五百石,共计九万石。
不过,正值战时,此处的储粮现在已经达到了十三万石。
不仅正仓、转搬仓、义仓和地窖全部装的满满当当,就连晒粮场上都堆满了粮食。
晒粮城外就是码头,粮食可以由此装船,从淮河直接东运。
李道悄无声息地潜至息州附近,再往前去,这样一支大军的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