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为他自从多了个爵士的头衔后,对于饮料的要求变高了,而是因为伦敦自来水的质量实在是一言难尽。
伦敦市面上的十几家自来水公司的水源地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直接从污染严重的泰晤士河下游取水,而且全都没有经过现代意义上的净化,因此其中自然会掺杂不少人类与动物的排泄物、工业废水乃至于来源不明的尸体等等。
因此,水质参差不齐、污染严重在伦敦都属于常见现象,更糟糕的是,即便品质已经差到家了,偏偏水供应还经常不稳定,有时甚至一周只有几个小时的供水。
像是亚瑟这样在伦敦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深受其害,更别提那些连自来水都喝不上的工人们。
对于工人家庭来说,最近的水源是街头的水泵,但是这些水泵与自来水服务同样优秀,也是一周只有几个小时的供水时长。
而工人家庭又普遍缺乏储藏空间,饱受害虫侵袭,只能买得起少量食物,这些因素意味着,过夜储藏食物甚至茶叶都不容易。因而工人们在一觉睡醒后,选择在上班路上喝杯热茶、吃口早餐几乎也就成了必然选择。
咖啡摊的摊主们也都知道,在黑暗和寒冷的伦敦清晨起床后,顾客们最看重的是咖啡和茶水的温度,然后才是浓度和甜度,得让他们的手被杯子焐暖,身体被滚热的茶水激活,这样子你的生意才能好做。
因此,虽然大部分咖啡摊都非常简陋,有些是一张板搭在两个锯木架上,有些是手推车上装着板凳、台子,但是无一例外的,摊主们都会在摊位前摆上一个火烧的旺旺的炭火炉,有条件的甚至会装备上一座外接铜龙头的小型锡制热水锅炉。
如果摊位上再能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帆布帐篷那就再好不过了,帐篷里点上灯,桌上盖着布,在上面摆满杯子和碟子,再取几个最大最气派的碟子摆上面包、蛋糕和黄油。
就这样,不出十五分钟,一个19世纪伦敦网红咖啡摊就能准备好迎接顾客了。
摊主刚刚把东西陈设好,还不等喘口气,便看见有客人撩开帐篷的门帘走了进来。
这位客人披着一件厚呢斗篷,手中拎着一把黑色的橡木手杖,他摘下手套,坐在摊位边的木凳上,拍了拍斗篷上的雾珠,熟练地招手点餐:“一杯红茶,一份两薄。茶要滚,面包要焦。”
两薄是咖啡摊上最畅销的套餐,也是工人阶级的最爱。
两片薄薄的面包夹着黄油端上了桌,别看分量不大,顾客们可全指着它们满足一早上忙碌工作的能量呢。
这样一份套餐,在西区和金融城售价一便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