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表忠心
李恒把自己和杨应文、李然一起创办补习学校的事情讲述了一遍。
他说:“原本是打算待一个星期就走的,不过现在不好说,先看情况再决定。”
陈子衿替他担心:“一开始就把铺子摊这么大,李然和应文都是生手,能应付过来吗?”
李恒道:“所以我才要到这边多呆一段时间。”
接着他讲:“别看李然没做过生意之类的,但毕竟是干新闻工作的,什么样的东西都见识过,什么样的人也接触过,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我相信她能干好。
至于老抹布,你还不晓得她么?被家里父亲轻视打骂了那么多年,内里早就憋着一股子劲,上进心比谁都强。只要给她一个机会,以她的聪明才智和韧劲会爆发出难以想象的能量。”
和杨应文一起搭档工作了一辈子,他对她再熟悉不过了,别看现在才20岁,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说的就是她这种。
前生他常常感叹,杨应文生不逢时哎,要是生在条件好的家庭,会有更大的一番作为,实在是生活环境限制住了她。
至于摊子一开始为什么摊这么大?
他实在是没心情和时间去浪费啊,也不想学俞敏洪那样从贴小广告小作坊弄起,既然决心做就要做大,短时间内要看到成效,短时间要见到大钱。
再说了,一开始规模就往大了搞,必然社会关注高啊。关注度就相当于后世的流量啊,有了流量就能生钱,就能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
接下来的日子,李恒闭门在家里编纂补习学校用的教材。
关于教材,他倒用不着费大心思。
毕竟上辈子在这行当里干了几十年,那些教材基本能倒背如流了,闭着眼睛都知道哪些内容在哪一页哪一行,真真是门清儿。
不过由于时间有限,由于现在补习学校处于初创阶段,李恒不可能把所有教材都写出来,只挑一些精华部分先应付眼前的困难情况即可。
他都想好了,等新未来补习学校走向正轨后,他只负责把握大方向和列出大纲,剩下的就交给专业教研组去填充细节。他把握好最后的审核环节就行。
他忙,陈子衿哪也没去,守在他身边专心打杂,像模范妻子一样细心照料他的生活起居。
两人这幅夫唱妇随的架势,看得李建国和田润娥频频点头,又默默叹气。
点头是:两人真的很有夫妻相,很恩爱,很般配。
叹气是:满崽太过心了,对不起这么好的闺女。
黄昭仪回来了,去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