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把手中的汽水一口喝完。
杨应文睁大眼睛,不可思议地问:“你怎么懂这么多?”
李恒答非所问:“我是谁?老子是大作家啊,你现在有信心了没?”
杨应文沉思良久,把他刚才讲的内容细细消化一遍,尔后重重点头,“我又不是蠢猪,真觉得你的方案可行。”
李然没意见,老抹布没意见,三人达成了协议。
接下来商量一番,初步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李恒出资,当大老板。
李然当行政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整个补习学校,
杨应文则撑起教学这块,这是重中之重。
李恒道:“我们现在要找一个学校挂靠,给这学校孝敬点钱,这样社会上的人才能信任我们,会觉得我们是正规的。”
李然问:“找哪所学校?”
李恒分析:“名气不能太大,太大了,人家根本不鸟我们。名气也不能太小,太小了在社会上没公信力,没影响力。”
杨应文说:“回头我把这片区域的学校都列出来,到时候一一筛选。”
李恒点头,然后说:“教学这块,老抹布你认识老外多,看能不能拉几个老外过来做兼职,要是咱们的补习学校有几张洋面孔,嚯!那效果绝对是杠杠的,招生就不成问题了。”
杨应文赞同,用笔记本把这点子记上。
他接着说:“除了洋人外,附近各大学校的英语老师才是我们要拉拢的主要对象,你们挨个学校走,向他们抛出橄榄枝,让他们出来兼职赚取外快。”
肖涵在旁边问:“人家是大学老师,会同意吗?”
李恒对此非常有把握:“媳妇,那话怎么说来着,有钱能使鬼推磨。别看大学老师风光无限,可十个指头有长有短,并不是每个大学老师的日子都过得如意。
放心,只要咱们给出的报酬足够诱人,有些老师可能清高不屑为之,但总有一些老师会动心的。”
李然在社会上摸爬打滚这么多年,其母亲赵菁还是西大的教授,对老师这个群体有着深刻的认知,很是认可这话:
“确实,大学很多老师都来自贫困乡下,每月的工资不仅要家用,还要寄一部分回去帮衬老家,根本不够开支,日子过的十分拮据。我想,咱们用金钱开路,应该不难。”
杨应文跟着附和:“涵涵没接触过课外补习这一块,不太懂。我却体会颇深,其实也有个别大学英语老师跟我一样,私下在外面带学生赚外快。”
李恒眼睛一亮,吩咐道:“把这些老师拉过来,咱们统一收编。”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