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不了儿子持续堕落,于是将柯政给调了回来。
没办法,他管不了赵衻,只要一说,赵衻就拿药威胁他,要不然就吵着回边关,然后刘婉那边就跟他闹,搞得他一个头两个大。
在赵恒看来,柯政这个连他都敢喷的人,是能管得住儿子的。
可结果却不尽然,赵衻依旧我行我素。
以至于柯政回京之后,一边自我检讨不会教学生,一边在朝堂上喷他教子无方,以至于赵恒更烦了。
经常骂赵衻不当人子,而且不分场合的破口大骂。
可只有天知道,赵恒松了多大一口气。
因为他觉得自己还能活很久,自然不希望一个能威胁到他的儿子出现。
再加上赵衻也懂得适可而止,除了教坊司听曲儿,偶尔揍一揍纨绔,也没有闹出过什么大乱子。
不仅没做出过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反而还会适当提点建设性的意见,偶尔干一些伸张正义之事。
这就给了赵恒一个错觉,儿子并没有堕落,只是在边境吃了太多苦,单纯的想享受一下。
于是乎,朝臣们便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那就是官家经常骂韩王,可对韩王的宠信却越来越浓,几乎容不得别人说半句不是。
简单来说,他骂就行,别人……别说骂,就是说都不能说。
不仅不能说,还让朝臣维护好赵衻的名声。
以至于赵衻虽然经常混迹于教坊司,可一般人根本不知道他就是当朝霍去病的韩王殿下,只知道他是出手大方、人傻钱多的赵衙内。
嗯,比东京十二家行会总把头的池蟠还要人傻钱多,也比池衙内更风流。
毕竟人家池衙内只追捧张好好,而赵衙内却是追捧教坊司和各大青楼的姑娘。
有好事者专门统计,仅仅一年时间,这位赵衙内便给上百位姑娘赎了身。
这些姑娘的身价不等,再加上日常在教坊司和青楼中的销,起码有百万贯之巨。
这个统计也让坊间出现了一个疑惑,那就是赵衙内为何不给名动东京的张好好赎身呢?
有人猜测是赵衙内初到东京,惹不起地头蛇的池衙内。
不过,这个猜测很快众人给否决了。
因为如果赵衙内连池衙内都惹不起的话,也不可能在东京城给这么多青楼女子赎身,且现在还安然无恙。
所以之后又其他版本流出,说张好好不喜赵衙内的风流,不愿委身于他;还有的说,赵衙内看不上张好好,虽然张好好是名东京都的魁,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张好好或许没长到赵衙内的审美点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