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也就是说除了你这个主持人之外,还有七个名额。现在你的意思是,这些名额由科学院推荐,然后由项目的申请单位,也就是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组织考试进行筛选,对吧?”乔喻立刻看了眼自家导师,见田言真没什么反应,他便判断出这句话里应该没埋什么坑,于是大方的点了点头,答道:“对,我就是这个意思。”
周良又看向田言真,问了句:“田院士,您确定不参加这个项目吗?”
田言真摇了摇头,答道:“我对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研究并不深入,就不参加了。有袁老帮看着就行了。”
周良再次点了点头,继续问道:“我明白了,另外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组织的课题资格考试会有补考机会吗?这涉及到我们要拟定推荐多少人选加入这个项目。”
乔喻下意识的看了田言真一眼,看到导师没什么表示,乔喻立刻摇了摇头说道:“没有。我觉得既然已经报名想要加入这个项目,肯定就要做好相关准备。
而且只要仔细研究过我的广义模态公理体系,认真阅读过相关论文,考试及格肯定是没问题的。如果第一次都没准备好,补考就没意义了。
另外我认为这个项目是否能成功,跟有多少人没什么关系。主要还是要精。所以万一推荐的人选及格的不够七个人,也不必要再做二次测试了。
如果及格的超过七个人,也不需要面试了。直接按成绩高低排序。前七名加入项目组。不过不分第几参与人。
等到项目成功之后,袁老跟我会根据每位参与人的贡献度来进行排序。我的考虑大概就是这样。正如田导说的那样,我还是个科研新人,考虑可能还不够完善,不过我对项目本身很有信心。”
周良再次点了点头,然后又环视了会议室内一圈,看到没人有发言的想法,于是直接站了起来。
“谢谢你们,田院士,乔博士,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会议。你们的诉求我们都已经了解了,具体如何操作应该近期就会有消息。”
……
会议结束,田言真又在科学院里跟一些老朋友寒暄了一番。
当然乔喻其实也没能闲着。
新出炉的菲尔兹奖获得者,在科学院这群数学家眼里同样是香馍馍。
尤其是广义模态公理体系在解决了黎曼猜想之后,已经成了全世界公认的代数、数论跟几何领域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更是目前前沿最火最容易出成绩的研究方向。
最先提出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人就在这里,自然是最好的讨论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