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这个项目的核心目标是利用经典计算机模拟量子计算能力,特别是实现 shor算法。技术方面我是个外行,不多做发言。
不过在大家发言之前,我先把这次会议讨论的重点说一下。关于这个项目的意义,背景这些,咱们都已经了解了,不需要再重复。
所以请大家把等会论述的重点放在预估项目可行性跟资源需求这类相关的实际问题。另外本次会议属于涉密会议,会议内容禁止外传。”
坐在主位的领导说完,目光很自然的看向左手边坐的第一位老者,说道:“李真院士,您是量子计算方面的专家,不如还是由您先来开个头吧。”
李真点了点头,然后推了推眼镜后,开口说道:“那我就先发表意见了。”
“在看过乔喻这份计划书之后,这些天又查询了一些相关的资料。目前来说国际上的确有相关的经典计算机模拟量子计算的研究。
通常技术上来说基于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矩阵操作的全幅模拟。这种方法优势是可以准确模拟量子态,但计算资源需求呈指数增长。
另一种则是基于张量网络的近似模拟,优势是可以减少计算需求,但会影响模拟的精确度。看过相关文献之后,两种技术方案都不成熟。
目前全球最先进的量子计算模拟,如 ibm的qiskit、谷歌的cirq、quest,已经能模拟 40-50量子比特。
但乔喻这份项目目标是要实现shor算法的高效模拟,这需要数百乃至上千个量子比特,可以说如果成功的话这是一个技术上的奇迹。
不过怎么说呢……这个奇迹我个人认为比不上黎曼猜想突然被解决这个奇迹。所以如果让我对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做个判断,我觉得可行。”
说完,这位李真院士便关了麦克风,往后一仰,不说话了。
坐在主位上的领导点了点头,下意识的看了眼坐在右手边的另一位明显打算发言的卓院士。
不过很快目光就从他身上掠过,然后在负责会议记录的速记员身上停留了半秒,看到速记员停下笔后,又看向左边坐在李真院士下手的两位工程师。
“陈高工,颜高工,两位是高性能计算机方面的专家,你们怎么看?我们目前可以调用的超算资源跟性能,能够满足乔博士的需求吗?”
被点到名的两人互相看了眼,然后很有默契的由坐在靠前些的陈明开口回答起了这个问题。
“事实上,乔喻博士这份计划书中对超算的要求并不高。不说我们最新的超算性能了,就是老一代的神威都绰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