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沪城前,在泉城几家店和汇泉楼后厨里,也是认真给那些青年厨师突击训练了几天。
并且一再跟他们强调一点,那就是先要把基本功都练好,先要能够做到出菜的稳定。
现在,几家店里青年厨师还在经受着磨练。
暂时也不好调到沪城这边来用。
何况真把那些人都调来沪城,也会导致泉城那边几家店,包括汇泉楼出现断档。
江成哲思考片刻给出一个建议。
“主厨你说我们可不可以,再招聘一批青年厨师?这样我们多开一家店,然后把现在的厨师进行一个拆分,用老带新的方式,多经营两家店?”
江成哲的建议冯正明这些天也在想。
他的想法和江成哲类似。
就是用老带新的方式,在店里让青年厨师边干边成长。
毕竟厨师就是一个勤行,手艺必须要多干多练。
像是现在两家店里的厨师,也都是跟着冯正明一步一步练出来。
冯正明想了想:“如果真要再开两家分店,那恐怕我必须要去一家新店带新人,这边的店只能交给你去负责了。”
江成哲赶紧说:“我去新店吧,你留在这边,西餐馆街上这家店可是我们在沪城的牌面。”
冯正明听了笑着问:“你去新店?你能顶得住压力,带着人把鲁菜做好吗?”
江成哲笑了笑:“我其实可以去做粤菜的。”
冯正明摇头:“如果做粤菜,那就不是火车站那家店的模式,我们开新店,是要走火车站那家店的模式,不是要再做一家这边店的这种模式。”
江成哲没有问为什么,他自己心里明白是为什么。
西餐馆街上这家店的模式,并不是那么容易复刻出来。
何况,如果是照着西餐馆街上这家店的模式去做。
就必须要把店里菜价提上去。
也就无法吸引到足够多的顾客了。
唯有照着火车站那家店的模式,才能一下子开两家,甚至是三家更多的分店,都可以吸引到足够多的顾客。
那种模式可以被称之为“薄利多销”。
完全依靠顾客多保证店的盈利。
所以火车站那种模式的店,才更加需要后厨里厨师的稳定。
不是需要厨师有太多灵光一闪的创意。
就是要让厨师能有扎实基本功,把经典传统菜稳定做好。
江成哲听冯正明分析出这些,他忍不住感叹。
“中餐最难的就是这个稳定啊,现在好多烹饪学校里的学生,都是那种不屑于基础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