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民,你的意思是,我们地区的杂志,要向这个故事会一样发展,一样改?”
在去地区的小汽车上,程学民将一本《故事会》杂志书,递给了旁边的地区领导。
地区领导很快就明白了程学民昨天说的改革,是怎么个改法了!
“是的赵书记!”
“我的意思是,我们榆林文学想要打开周边地区的市场,甚至是进军省城,将我们的销量打开!”
“那就不能学那些老牌杂志,发表一些传统文学!”
“我们要改,尽可能多的发表一些通俗易懂,让老百姓一看就能接着看的文学内容!”
“而我们国内,现在在通俗文学上面做的最好的,就是这本沪上过来的《故事会》啦!”
“赵书记您知道这本故事会每期的销量吗?”
程学民拿出来的这本故事会,是他在县委机关的时候,询问秘书小李要的。
故事会,沪上那边一个地区级别的小刊物,却是能在创刊的这一年内,取得全国性的畅销影响力。
可见通俗文学是一个刊物提升销量的最佳捷径。
还有!
通俗文学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地摊文学。
而地摊文学的两大主力军,故事会跟小人书,哪一个不影响着八零九零两代人?
“多少?”
地区领导听了程学民的问话,对手中这本故事会的销量,蛮疑惑的。
就这么一本俗得不能再俗,甚至连文学都算不上的杂志,它能有很高的销量跟影响力?
“赵书记,这么说吧!”
“就这本从沪上发行的故事会,到我们榆林地区,甚至是我们县上就能看到买到,就已经足以说明它的销量跟影响力了!”
“而这本故事会的刊物级别,是跟我们地区一样的,甚至还不如!”
“据我所知道的,这本故事会的全国销量,每期在十万册以上!”
程学民语不惊人的笑道。
“十万册!?”
地区领导听了为之懵圈,就这么一本俗得不能再俗的杂志,级别甚至连他们地区文学都比不了。
可它每期的销量在十万册往上?
天啊!
这跟他们榆林文学每期连三千销量都没有的成绩一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好吧。
十万册多吗?
放以前的话,程学民丈母娘的《十月》,每期的销量也就五六万册而已,你说它十万册强不强?
……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