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众大约三万左右。
相比其他几处战场,伪朝在苏州一线的兵力部署,算是相对薄弱的。
武穆侯结束安庆战役之后,正好让他挥师南下,参与苏州会战。
击溃了景逸风所部,不光稳定了我朝后方,还可以顺势收复松江府,把战线推进到杭州一带。
条件允许的话,顺势发起浙江会战,携大胜之威一举荡平闽浙联军。
四路伪朝大军去其一,后续的仗怎么打,战略主动权就回到了我们手中!”
兵部尚书范修文当即拿出了作战方案。
为了这场会战,吴国上下可是下足了功夫。
可惜再怎么努力,面对官军的多路围攻,吴国还是表现的非常吃力。
坐拥百万大军,那只是糊弄人的虚数,真正有战斗力的部队只是少数。
分布到各路战线后,吴国中可动用的机动兵力,也就那么十几万。
听起来数字很大,可还是觉得兵力不够用。
战斗力上的差距,决定了他们必须集结数倍的优势兵力,对上官军主力才有一战之力。
“范大人,此言差矣!”
“战场上兵贵神速。除了考虑敌人的强弱外,我们还要考虑调兵速度。
武穆侯所部在安庆,无论是参加九江战役,还是去驰援南昌,都比南下苏州府更近。”
右相杨敬仁当即反对道。
长途跋涉,也是会影响部队战斗力的。
刚打完安庆战役,部队尚未来得及休整,马上又要他们南下苏州参战。
一番折腾下来,大军都成了疲兵。
并且这样高强度调兵,对后勤也是一个考验。
吴国的控制区虽然富裕,但地盘却不大。
此时半数的疆域都被卷入战火中,仅靠剩下的几个州府,为大军提供补给,压力可想而知。
现在的战斗,每一天都在消耗吴国的老本。
对一个新生政权来说,高强度的消耗,无疑是危险的。
“杨大人,留在西边和伪朝开战,要面对李牧那贼子。
参考过往的战例,野战中同此人发生遭遇的部队,就没有能讨到好的。
武穆侯虽然用兵如神,可是遇上此人,怕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范修文的回答,让杨敬仁一肚子的理由都憋了回去。
甭管从哪边展开,首先要保障的是能够打赢。
从白莲圣国到大吴政权,他们从没有在李牧手中占到过便宜。
刚刚结束的安庆战役,战报看起来亮眼,但一众高层都知道这是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