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购买的。
折腾一圈下来,就为多收一份钱。
“可以,不过他们的买官价格,要额外增加三成。
一应款项,必须提前支付。
拿到了监生身份后,再给他们发放官身。”
李牧面无表情的说道。
事实证明,这世上真心不缺想当官的人。
地方再怎么偏僻落后,也吓不住本地的豪强富商。
搞不好这些人买官,钱还是宗族给凑出来的。
再穷的地方也有油水,随便扒拉几下,成本就收了回来。
哪怕不贪污,官员的身份,也是一层保护。
尤其是对富甲一方的海商来说,能够在沿海地区当县令,相当于获得了一个合法的走私口岸。
捋顺了思路,李牧默默拿出价目表,在上面做起了修改。
内陆地区的偏远穷县,只收几千两没毛病,沿海地区带港口的县最少加一个零。
卖出去的不是官,而是商人最缺的安全感。
坦率的说,大虞朝在卖官方面,还是缺乏经验。
换成了满清的专业团队,人家直接卖候补官职。
看似单价不高,但是架不住候补人数多。
想要补上实缺,需要用来打点的钱,往往比买官的钱更多。
舍不得掏钱运作的,那就一辈子排队等候。
侥幸拿到了实缺,地方也充满不确定性。
想要去好地方,还要额外加钱,等待机会。
相比之下,大虞朝就老实多了。
岗位都是明码标价,实缺的任职地点,也是坦然告知。
“侯爷放心,学生下去之后,立即把您的意思告知他们。
想来大家不会拒绝您的善意。”
兰林杰当即回答道。
商贾的政治地位低,任何改变门第的机会,他们都不会轻易放弃。
两广地区的商贾,都要看李大提督的脸色。
无需刻意针对,仅仅让下面的人严格执法,都能让他们非常难受。
即便是地方大族,现在遇到军方,也要夹着尾巴做人。
原来的社会秩序被打破,新构建的基层权力机构中,到处充斥着军方的影子。
没有引起反弹,主要是被叛军给杀怕了。
……
武昌会战结束后,东南各省局势逐步趋于平稳,北方的边军在努力奋战一月之后,也在徐州停下了脚步。
除了蜀地大战依旧激烈外,大虞进入了难得的平静期。
处理完手中的政务,李牧继续投入到造人大业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