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情是之前会议上便已经议论妥当的,到此时,只是走个过程,而众豪杰也再不犹豫,各自得令后便蜂拥出了牛家庄,往各处调度、征发力量,准备按照计划,于五日后,九月廿三那天的晚间一并而发。
且说,就在济水上游这里,张行以黜龙帮为支点,半推半就的推了一下历史的车轮之时,远在济水下游的程大郎却黯然离开了登州腹地……没办法,这里太乱了,几个大头领意识到他身后有人以后,也都一改往日姿态,变得敷衍和排斥起来,甚至有敌对姿态……这时候,他想起之前张行的说法,也是毫不犹豫将缴获的军资钱粮转运回去,决定在自己老家固守。
他的老家地盘,之前就说过,乃是挨着大河,渤海、登州、齐州的三州交界地,而渤海郡的大部都在河北,只有一个蒲台半县在河南,所以,主要还是得算登州、齐州交界地。
而刚刚回家没几日,便有大队义军越过了程大郎的地盘,耀武扬威往齐州而去了。
这委实让程大郎心情复杂。
要知道,因为东夷的存在,登州一直是一个特别的州郡,面积大、城池多、人口多、经济发达、军事设施也多,还能勾连东夷做贸易,再加上距离此时朝廷的主要核心军事屯点比较远,所以才格外有意义……三路主流义军选择联手打这里,可不是胡乱打的。
这里是东境东部的核心州郡,就好像河北南部的魏郡,河北北部的幽州,淮南的江都,淮北的徐州一样,都有极强的政治军事意义。
所以,这一波攻城得手,对人心的鼓噪作用,毋庸置疑。
回到程大郎这里,他亲眼看见大军越境,自然忧心局势失控,出现张行在信中所言那种情况,可也有一种自己辛苦许多只得了一个蒲台半县,有些落于人后的不安。
这些义军要是在轻易攻下了齐郡怎么办?
又或者上游那里大举起事成功了怎么办?自己孤悬在外,到时候如何在帮内立足?
与此同时,素来谨慎狡猾的他,也对登州义军一下子铺陈的那么开有些不安……这可是正经的攻城略地,谁知道大魏到底还有几两肉?而且谁知道大魏官军里还有没有英雄豪杰?
济水那边就能一定成功了吗?
眼前的齐州呢?这边的郡丞据说是个关西老革出身,未必那么轻易吧?
齐州,或者说齐郡、齐州郡,都无所谓了,反正因为大魏那位先帝和当朝圣人的改革,名字早已经变得乱七八糟起来,不过很确定的一点是,齐郡没有郡守,只有一位低品却又实际上登堂入室的实权郡丞……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