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后是家园。”
经过这些天的休整后,三营又要重返阵地了。
整个三营第一次上阵地时,干部战士的心情主要是紧张,重回阵地,害怕的心理占据了头脑的主导地位,因为有过经历才知后果。
但为了圆满完成作战任务,他们怀着“为国捐躯别无恋,留得英魂守山河”的信念,义无反顾地奔向了血与火的战场。
解开心结的刘小涛在几个月的轮战期间表现的越来越出色。
很快他就当上了侦查排长(副连级),侦查大队可是全师的精锐部队。
侦察大队作为全师的精锐部队,其成员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的尖兵,而刘小涛能够跻身其中,足以证明他的实力与潜力。
在侦察大队,刘小涛面对的每一项任务都充满挑战与危险。
从深入敌后获取情报,到在复杂地形中展开秘密行动,这些高风险的任务不仅考验着他的专业能力,更锤炼着他的胆识与智慧。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刘小涛不断突破自我,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侦察兵。
不久后,刘小涛和他的战友们迎来了一次重大行动。
这次行动不仅关系到战局的走向,更是对他们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师部确定的行动方案上报后,前线指挥部总指挥廖总亲临驻防地大山后村,对侦查大队的行动方案给予了肯定,并作了一些补充意见。
同时,廖总还给所有出征人员作了战前动员,鼓励大家要沉着冷静,大胆深入,大胆渗透,不莽撞,不粗心,与敌斗智斗勇,关键时刻要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
吸取以前几个侦察大队的作战教训,并总结了过去的作战经验,特别制定了以下:“一个统一”,“两个不许”,“六个要带”的规定。
“一个统一”是:统一着装作战服,不许穿着迷彩服。
原因是,敌军认为迷彩服是我军侦察兵的标志性服饰,发现穿着这种服装的部队,必定是他们重点攻击的目标。
“两个不许”是:不许戴钢盔。在原始森林行军时,头盔容易反光和发出声响,接敌捕俘时,影响做动作。
不许戴手表,原因也是容易反光,同时不许带有文字的东西。
“六个要带”:要多带弹药,少带食品罐头。
原因是减轻负重,便于行军。给养物资由过去的携带七日份,改为携带两日份,不足部分由保障组予以补充。
对于是否带“四〇火”,大家有争论,最后连长决定还是带着好。
侦排组和捕俘组要集中使用7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