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距离自己好像已经很远了。
如果把自己再放到地里,还能吃得下这个苦吗?
不好说了。
“出啥事了,你咋跑地里来了?”地头上,李建国正靠着拖拉机喝水。从开春开始,李家每天早上吃过饭后要烧一壶茶——烧开水,茶壶里把砖茶块掰碎,开水一冲,就是一大壶茶。
早上家里零碎的活干完,茶壶里的茶水温度也降了一些,然后把茶水倒进塑料笼子里——也就是南方一些地域所说的公文包。
这时候没有塑料污染、微塑料的说法,这塑料笼子装热茶、装酒、装蜂蜜都是有的。
地里干活,这一笼子五公斤茶水,等到中午可能就剩下一两公斤——北疆在八十年代,开春气候干燥不是说着玩的,李龙自己曾经干活干着干着鼻血就流出来了。
“编抬把子的活下来了,四千个,”李龙说道,“今年价格贵一些。”
“还能比去年贵?”李建国有点意外。
现在没有外人,他也敢说。去年李龙是按全价付给他的,别人一个抬把子拿四块,他拿八块。
一个抬把子季,他能拿到一千块钱左右,这可不是小钱!
现在普通家庭,种一年地,毛收入都不到一千块钱。
这还是在北疆地多的情况下,放在口里地少的地区,一年的毛收入,现在的水平,能有两三百已经很多了。
“今年一个抬把子九块钱,不过明年可能就没这个活了。”
梁月梅把当下一行苗间过来,到地头后也站起来走了过来,笑着说:
“小龙过来了,这是有急事?”
“嗯,编抬把子的活下来了。”李龙说道。
“那建国你就去吧。”梁月梅知道编抬把子挣钱,也知道自家拿的比别人家拿的多,这得承小叔子的情。
李建国看了看地里,犹豫了一下说道:
“这葵苗还没间完,完了还有浇水啥的……”
“那你不用管。”梁月梅这时候很有决断,“这活我又不是不能干?再说了,编抬把子一季能挣不少,还拿现钱,小龙照顾你……那能不去?”
“大哥,我是这么想的。”李龙说道,“和去年一样,咱们队里去一批,文玉那边继续叫,还有清水河村的一块编,这样一算差不多能有三十个人。任务是四千个抬把子,十来天就完成了。”
李龙的意思很明显,这回编抬把子不需要像头一年那样搞一个月。他带走的都是棒劳力,带出去时间长了,对四小队的农业生活影响挺大。
但如果只是十来天的话,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