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木野观摩了不下百部香江黑帮片。
《黑社会》便是其中之一,而其无法过审,只能说是必然。
这部片子最初取名为:election(选举)。
当时恰好临近十年普选,舆论的声音很大。
而影片里,杜琪锋有意无意的用一些黑帮选举去映射、臆想、乃至讽刺的片段。
陆远虽然欣赏包括杜琪锋在内的多位香江导演,但只针对电影拍摄风格,内容与观点并不认可。
很多香江从事娱乐行业人士的通病,总是将记忆停留在辉煌的80年代。
如今内地市场的崛起势不可挡,香江年轻演员中天赋不错的几位,因为某摄影师的致命一击,直接垮掉,稍有些名气的也纷纷北上,新生代出现断层。
于是,不少香江导演呜呼哀哉,说港片已死,市场不在,青黄不接,巴拉巴拉。
可他们就是不愿意分析,在逐渐失去东南亚市场的如今,港片的立足点和市场究竟在哪里。
是内地。
港片想活下去,就必须学会向内地观众妥协。
观众过去喜欢看什么,现在喜欢看什么,将来喜欢看什么,这些才是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而大多数导演都习惯于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因循故旧。
以前拍什么类型,现在还拍什么类型,围在一个类型里打转。
比如千篇一律的警匪片情节,只要看过几部,大体就知道其他片子是什么样的。
内地目前的类型片市场有诸多空白,爱情片,青春片,喜剧片,科幻片.
而这些类型片,又会接着往下细分。
港片如果继续沉浸在故去的光环中,墨守成规,肯定不会饿死,毕竟内地市场足够庞大,总有人喜欢这种类型,但一定会凋零。
企图用类型已然固化的港片,去满足内地庞大的市场,显然是奢望。
《新世界》作为合拍片,自然需要用到香江演员。
只是陆远没打算启用太多,除了极個别配角外,大多数演员在内地都可以找到合适人选。
唯独丁青一角,让他犹豫许久。
内地影视界中黑帮题材稀缺,出彩的更少,想找一位适合的演员挺难。
孙虹雷在《征服》里饰演过黑老大,形象深入人心,但面相太凶,太嚣张,与丁青所需的复杂性格特质有所偏差。
又比如于荣光,也算是内地硬汉形象的代表演员,多数出演的角色也以坏蛋为主。
1995年出演李联杰的电影《给爸爸的信》,饰演犯罪集团头目甫光,佩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