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九色鹿
国贸大酒店前有两人。
身高相差无几,一位偏瘦,蹲在地上,头顶发量略显稀疏,一位方脸,抱着膀子杵在一旁。
偏瘦的男子叫蔡猛,仰起头,看向方脸男,语气兴奋:“老徐,你说陆总这次约我们,是不是又有新的项目。”
方脸男叫徐建,墨境天合的创始人,此时目光正牢牢盯着路口的方向,不太确定的摇头。
“应该没那么快吧,《烈日灼心》才刚杀青,我们的工作还没做完呢。”
蔡猛撑着膝盖站起:“干完这票又得休息好一段时间,老魏千辛万苦谈来的单子,还被国外的公司给截了胡,什么时候国内的导演能看看咱们自己人,那些东西我们也能做啊。”
徐建沉默,他最开始帮企业做广告,后来带着5个人,于2007年成立墨境天合。
蔡猛就是最初的五名员工之一。
6年过去,从电视剧,到电影,发展至今,团队规模已达40,人数不算多,但在国内已属中上游水平。
他挺感谢陆远,自从被宁昊介绍给对方后,每年都能接到一两单活,维持温饱。
但也仅此而已。
因为这些特效相对来讲比较简单,没什么技术含量。
抠个图,换个背景之类,价格不高,一部戏八十万都属于高价。
这自然不是陆远的问题,国内剧组对特效的投入普遍很低,与国外成鲜明对比。
1997年拍摄《泰坦尼克号》的时候,digitaldomain公司就敢费将近2亿美元来做特效。
将虚拟的海洋、成千上万的甲板附属物、数字演员与一艘45英尺长的固定模型轮船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这在国内是不可能出现的。
虽然如今很多电影或者电视剧开始玩特效,且在宣传时以特效了多少钱为营销点。
可实际由导演报给媒体的特效投入,真正落到特效公司手里的能有多少?
那都是说给投资方和观众听的,最后出来的还是五毛钱特效。
这行没钱途!
为了给员工发工资,为了生存下去,墨境天合当真是什么垃圾活都接。
即便如此,依旧无法避免被国外和国内的同行截胡。
他想起这些就无奈:“唉,谁叫人家有海外背景,资方就信他们的3d技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什么狗屁3d大片。”蔡猛愤慨:“这些年除了卡梅隆还有谁真正的拍出来,且让观众叫好的作品,没有,全是骗子,也就不懂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